玉皇上帝不等同於帝釋天
道教徒致佛教徒的一封公開信
玉皇上帝
不等同於帝釋天
前言
農曆正月初九日是道教“玄穹高上帝、玉皇大天尊”的聖誕,不僅道教有隆重的慶祝活動,向玉皇首過、祈福的齋醮儀式,民間也有許多祭祀的活動,甚至許多佛教寺院隨喜慶賀。佛寺舉辦“齋天”等慶賀活動,亦是佛教作為外來文化主動尊敬和吸收華夏習俗的一個典範。這種習俗並非草創於今日,至晚在宋、元間的文獻,即可推測彼時有部分寺院已於正月初九“天生日”舉辦“齋天”儀式。
道教非常樂見,作為“三教”之一的友教為玉皇舉辦慶賀儀式,但就部分寺院、法師妄語“玉皇大帝即是帝釋天”或暗示初九為“帝釋天生日”即“玉皇大帝生日”之錯誤知見,期期以為不可。
“玉皇”與“帝釋天”的不同
首先,我們將舉證玉皇與帝釋天之不同。玉帝,在道教信仰中是三界大法王、眾生大慈父,是寂證無為、玄同道體、大道顯化的天尊。帝釋天,確切來說,不僅僅是佛教承認的神明,也是印度婆羅門以及各種沙門都承認、尊奉的一位神靈。佛教的“帝釋天”是承襲自婆羅門教,這裏一定要註明是承襲,包括了繼承以及佛教的增釋兩部分,也就是說佛教借用“帝釋”的概念後,並加入了自己的觀點,主要是認為他具有長壽卻受困於生死、具有七情六欲,但作為佛教“護法”。
帝釋天(梵文:?akra),又稱天帝釋、帝釋,有的地方稱作“因陀羅”(Indra)。依婆羅門的記載,祂是主管雷電與戰鬥、統領天界的天神。祂的名字“?akra”意為“力量”(powerful)、“能力”(able),可以在成文於公元前16世紀到前11世紀的《梨俱吠陀》(Rigveda)中尋見蹤跡。
依照佛教《阿含經》、《長阿含經》等佛經記載,帝釋天原為摩伽陀國之婆羅門,由於修布施等福德,遂生忉利天,且成為三十三天之天主。
道教則與之不同,認為“玉皇”本為無形無相、無聲無色的先天道炁,為度化三界眾生,顯化為“人形”修行大道,修證破我、法二執,教化諸天人等眾。由於祂的“人格”是完美的,修證次第是嚴密的,功德是無量無邊的,因此,又經億劫修持始證玉帝。
事實上,玉帝並非“證果”而是由其無邊無量功德,輔助道炁在世界中的運行,輔助善惡業報的公證,協調劫運、度人的事務。限於封建的世俗知見,一些人臆斷玉帝如同人間帝王,是一個有性情的“主宰者”,或者其他宗教鼓吹的“造物主”,何其淺陋?還有一部分不辨魚魯之輩,認定道教為“一因論”或認為“道”即是“第一因”,玉皇被說成“造物主”,卻不知“道”起於空洞、肇自虛無,大乘佛法的“緣起性空之學”不能與之伯仲。
玉皇與帝釋天居所不同
其次,我們再來看看玉皇和帝釋天所居住的天界的不同。忉利天在“欲界六天”之內,也就是說此界位於垂直的欲界六層天中,天中有情眾生都有飲食、睡眠以及淫慾三種慾望。忉利天為欲界第二天,雖然位於須彌山頂,但相對位置較低,修行中品之善人能升此天,天主即帝釋天。
與此大相徑庭的是,玉皇不居住於三界內的任何一天,反而潛默於“太上彌羅無上天”,即天穹之極處,也是超出三界生死之無上淨域,故而至尊至貴,無有生死、欲望、災異相擾,亦無其他仙道聖真可飛升此處,非佛經中改造過的“帝釋天”可望項背。
此外,道教認為,三界二十八天是有生有死之處,而三界以上的四種民天、三清聖境以及最高的“彌羅天”是生死不相干的清虛道境、無上淨界。玉皇悠然於無上天,豈是生死所干的三界天主所能比擬?
佛教“三十三天”與
道教“三十二天”的混淆
再次,我們要辨清兩個混淆的名相。一般的概念中,天是垂直疊加的,類似於拾級而上;唯獨三十三天不同,是平行的劃分三十三塊天區,猶如一層大房間,砌了三十三間隔斷,好比三十三個聯合王國。其理論依據是須彌山頂有一座叫“喜見”的城郭,也叫“善見城”,縱廣八萬由旬,帝釋天主居於其中。在善見城的四個方向有四個山峰,各五百由旬,每峰有八天,四方合共三十二天,連中央的喜見城,共三十三天。
很多人將此處平行的“三十三”與道教的垂直的“三十二天”混淆。道教的三十二天,以及三十二天帝,指的是欲界六天、色界十八天、無色界四天,合計有二十八天,再加上超越三界“不退轉地”的“四種民天”,一共有三十二層垂直的天界,以及三十二位天帝。三十二天,在道經中以人間的角度,用二十八宿為坐標,以視覺上的東北為起始,作“羊角”(也就是現在的“旋梯”形狀)而上,連接三清聖境。《靈寶經》中以三十二天帝,皆為道炁所化,護持三天(即玄、元、始炁化生的三清聖境)正法,是保制劫運、出書度人的護持者,故尊為“度人三十二天帝”。
顯然,釋教的“忉利三十三天”與道教的“度人三十二天”是平行天跟垂直天的名相混淆。玉皇被尊為“三界主宰”故而統領三十二天帝,受此混淆,玉皇確實有被誤會為“三十三天”帝釋之虞。但這始終是一個蒙昧的誤會,而不是宗教的真相!
基於以上三點,我們可以斷言,道教中作為太上無極大道的顯化、至尊至貴的“玉皇”,絕不等同於佛經中欲界的“帝釋天”,亦不共於婆羅門以及諸沙門教法中的“因陀羅”,更不需要眾多佛弟子為他念佛幫助解脫。道教非常尊重真知灼見、真修實煉、精進三乘的佛教法師,但不能茍同部分妄執深重,以虛妄分別心顛倒黑白,汙蔑或暗示道教“玉皇大帝”為欲界忉利天“帝釋”的大妄語行為。
恭勸部分佛教法師
以戒為師、慚愧懺悔
佛教與道教皆奉“殺、盜、淫、妄、酒”為“五戒”。除飲酒為“遮戒”外,餘四者為“性戒”,即“四根本性罪”。“妄語”在《大智度論》卷十三中解釋:“妄語者,不淨心欲誑他,覆隱實,出異語,生口業,是名妄語……妄語之人先自誑身,然後誑人。以實為虛,以虛為實,虛實顛倒,不受善法,譬如覆瓶,水不得入。妄語之人心無慚愧,閉塞天道涅槃之門。”用今天的大白話就是說假話、胡說。其果報在佛經中記載為即口氣臭、善神遠之、雖有實語人不信受、智人謀議常不參預、常被誹謗醜惡之聲周聞天下、人所不敬、雖有教敕人不承用、常多憂愁、種誹謗業因緣、身壞命終常墮地獄。並且《大智度論》業已強調,妄語之人無法證入涅槃,著實應引起部分持虛妄見地的佛教法師、大德之警覺。
一些媒體或非宗教徒,由於缺乏一定的宗教背景知識,未能親近善知識深造釋道二家旨趣,隨聲應和“玉皇大帝就是帝釋天”可視為無知之舉;而部分佛教法師是熏修五明、深入三藏並受“三壇大戒”的比丘,理應戒行精嚴、沉思慎言,尊崇佛陀教導“以戒為師”,不應生妄想心、以虛妄之語汙蔑華夏正教、詆毀大道聖尊。
理解、尊重可以化解爭議
隨著社會的發展,理解與尊重是宗教、民族化解危機和爭議的最好法門。1950年召開的世界佛教徒聯誼會達成明確共識,無論在西方或東方對南傳佛教的正確稱呼應當一律使用“上座部佛教”,而非具貶義的“小乘佛教”。同理,持有正知、正見的佛教徒,應正視和承認過去的認知錯誤,並停止宣揚“玉皇大帝就是帝釋天”或暗示正月初九是“帝釋天生日”的貶低之舉。
我們也呼籲,以往未能詳考玉皇與帝釋天關係之佛教法師、居士大德應盡快認真比較兩者異同,發慚愧心,懺悔往昔所造妄語口業,契進於涅槃;並希冀釋教將來後進,能以此為儆,奉戒如圭臬,深入釋道二教經藏,俾使上古佛道思想交融之風再來、隋唐釋道玄同之氣氤氳,為華夏思想之進步、社會之凈化、眾生之福祉獻上杯抔之力。
筆者按:筆者才疏學淺,蠡測佛典釋論,以佛經論述與道經記載辨證,其中紕漏、不足,恭請釋道二教長老大德批評斧正,並祝二教和諧共生、教法興隆。
现在不养生,将来养医生。千万别赢了事业,输了健康。关注我们,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,对您有益无害!
声明: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,或有版权异议的,请联系管理员,我们会立即处理,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通知我们(管理员邮箱:15053971836@139.com)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,谢谢!